close


    加比山

    古坑,過去是個偏僻的農村,誰也沒有料到,若干年後的今天,此地會變成遊客絡繹不絕的風景區。三十年前因為工作的關係,我在古坑鄉的隔壁斗六鎮住了一年多,對一鄉之隔的厝邊隔壁──古坑,有些許認識。

    位於北回歸線的古坑,有著和巴西相似的咖啡生長環境,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在台灣,選擇此地為咖啡種植區。後來的鄭成功,志在反清復明,無心經營西方人留下來的經濟作物,古坑華山地區的咖啡園從此沒落。1895年日本人來台灣,引進「阿拉比卡種」咖啡樹,選擇花蓮瑞穗、南投惠蓀農場,和雲林的古坑等地為試種區,結果古坑華山因地處咖啡豆最適宜生產的北緯23.5度,加上溫溼度配合,生產的台灣原生咖啡,甘醇香濃、不苦不澀、滑溜順口,品質堪稱國際水準,是日本皇室讚譽有加的極品。因此,古坑咖啡有御用咖啡的美稱,而盛產古坑咖啡的「華山」,因此又名「加比山」(台語發音)。

    台灣的命運乖舛,古坑咖啡也隨著朝代變換而起落─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日本人走了,接管的中國人習慣喝茶,對這種來自西方,看起來烏漆抹黑、充滿魅惑的飲料興趣缺缺,古坑咖啡的風華又隨著日本人的離去而殞落。

    世事無常局勢詭譎多變,隨著台灣總統的誕生,本土意識漸漸抬頭──1999年古坑鄉舉辦「尋訪台灣咖啡之前世今生」活動,開啟了古坑咖啡產業重建的暖身運動。當時的鄉長謝淑亞,結合觀光休閒與地方產業,努力推銷古坑的好山好水,及曾經擁有的咖啡文化,希望被遺忘的古坑台灣咖啡風華再現。

    三十年前,因緣際會我造訪古坑鄉的加比山,在友人的住處,捧著自產自製,香味四溢的黑色飲料,手心傳來微燙的溫度,聆聽在地人細說古坑咖啡的興衰史。

    那時,華山地區還可以看到零星的咖啡樹,當我聽說那掛在樹梢,粒粒圓潤飽滿、色彩鮮豔,彷彿在告訴人們「我不止好看,更有內涵」的小果子,就是代表西方文明的咖啡豆!驚喜之餘,忍不住讚歎 : 曾經引領風騷,如今雖然風華落盡,依然生生不息的台灣本土咖啡,用生命展示她和這塊土地的共同命運。

    歲月悠悠,生活場景變幻莫測,三十年後,台灣在本土化的帶動下,昔日的古坑台灣咖啡,從塵封的歷史中再度活躍於塵世。相關產品:咖啡糖、咖啡餅、咖啡冰、咖啡梅、咖啡酒、咖啡餐……因應而生,原本純樸寧靜的古坑鄉,也因此而活絡了起來,當地的農產品,柳丁、柑桔、竹筍、苦茶油、黑糖餅……「閹雞趁鳳飛」成為遊客爭相採購的伴手。

    商機無限的古坑鄉,在大企業的投資、文史工作者的挖掘,加上政府的推動建設,形成了集人文、現代、休閒、浪漫、優雅於一身的今日古坑。      待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saimay 的頭像
    tsaimay

    賴彩美的部落格

    tsai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